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二王"是魏晋时期门阀世族的代表,苏轼是宋代文人士族的代表.二者一个是世族,一个是士族,但都注重精神气质和家学传承,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亦有相似之处.宋代文人士族与魏晋时期的门阀世族评价的标准较为接近,科举制度是促使士族身份转变的主要因素.苏轼作为士族代表曾多次题跋王羲之《兰亭序》,书论题跋中多有与"二王"有关的论述,展现出独特的"兰亭观"和"二王观".若要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可从书家身份与书法发展的关系入手,考察从魏晋时期到宋代书法传承方式的转变和书法风格的多样性,进而厘清苏轼独特"二王观"的源流与内涵.
推荐文章
论宋代文人的山水禅诗
宋代文人
山水禅诗
社会背景
文化因缘
丰富内涵
浅谈苏轼与文人画
文人画
笔墨情趣
直抒胸臆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与琅邪王氏
魏晋南北朝
门阀制度
琅邪王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魏晋世族到宋代文人士族——苏轼与"二王"关系别解
来源期刊 书法教育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特别关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7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书法教育
双月刊
2096-4552
10-1523/J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甲3号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511室
201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
总下载数(次)
50
总被引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