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贺兰山炭井沟、插旗沟和中部磁窑堡3个地区晚三叠世早期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部分碎屑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具有环带结构,大部分锆石Th/U值大于0.4,极少部分小于0.1,表明锆石来源以岩浆为主,变质为次.3个地区锆石年龄分布均有三组年龄峰值:古元古代早期—新太古代(2204.3~2610.1 Ma)、古元古代(1667~2171.8 Ma)和晚古生代(245.1~322.6 Ma),这3组年龄分别与新太古代末华北克拉通化的基本完成、古元古代晚期华北克拉通三大陆块(阴山陆块、鄂尔多斯陆块和东部陆块)之间的相互碰撞拼合以及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而形成的构造岩浆事件相对应.结合锆石年龄对比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得知,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早期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北部地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孔兹岩带和阿拉善地块的变质岩和岩浆岩,其次为华北板块西部基底的岩浆岩和阿拉善地块海西期的岩浆岩.
推荐文章
碎屑锆石U-Pb年龄有效性初探 ——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酒西盆地为例
碎屑锆石
单颗粒
CL图像
测试数量
ICP-MS U-Pb测年
北秦岭柳叶河盆地上三叠统物源区及其与鄂尔多斯盆地的关系--来自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
柳叶河盆地
晚三叠世
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
物源区
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晚三叠世物源演变及其地质意义
延长组
碎屑锆石年代学
物源分析
盆山耦合
鄂尔多斯盆地
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U-Pb测年
碎屑锆石
文宾山组
晚三叠世
闽西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三叠世早期物源组成 ——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指示
来源期刊 沉积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晚三叠世 碎屑锆石U-Pb定年 沉积物源 孔兹岩带 阿拉善地块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地质、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8-1271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534.51|P59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44)
共引文献  (3304)
参考文献  (7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5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1992(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1993(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5(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1996(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19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3)
19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1)
1999(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9)
200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0)
2001(7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2(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4)
2003(10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9)
2004(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4)
2005(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1)
2006(16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62)
2007(23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230)
2008(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7)
2009(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0)
2010(140)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33)
2011(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5)
2012(109)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99)
2013(8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7)
2014(3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5(3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6(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晚三叠世
碎屑锆石U-Pb定年
沉积物源
孔兹岩带
阿拉善地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学报
双月刊
1000-0550
62-1038/P
大16开
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
54-45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5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623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