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各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真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真治组)、真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真对组)、假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假治组)、假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假对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动作训练(每日2次)、发音训练(发a、yi、wu音,每次每个音节发音5次)、吸舌器训练(10~20次/组,3组/日)、电动牙刷按摩(一日三餐前各1次,每次15 min)、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IS200型智能刺激器(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公司)行tDCS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仅最初30 s内给予tDCS刺激,30 s后停止电流,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和分析比较.结果 ①无论是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或是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FO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S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SSA评分均有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S联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有助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尤其对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更佳.
推荐文章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
失语症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辅助治疗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
失语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综述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脊柱融合术
腰椎
镇痛
镇痛药,阿片类
经颅直流电刺激
脊柱退变性疾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吞咽障碍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9-204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4-1424.2020.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俊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48 119 7.0 9.0
2 田树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第五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科 2 1 1.0 1.0
3 杨晨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第五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科 2 1 1.0 1.0
4 杜芊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第五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科 2 1 1.0 1.0
5 孙菲 青岛市市立医院运动医学康复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9)
共引文献  (182)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0(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11(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2(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5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4(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5(4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6(3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
吞咽障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月刊
0254-1424
42-1666/R
大16开
武汉市蔡甸区中法新城同济专家社区E栋
38-39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0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998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