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西药组(口服奥拉西坦)、针药组(口服奥拉西坦+醒脑开窍针),各30例.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价,观察指标为相关安全性指标、相关临床指标、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后,西药组临床有效率为56.67%(17/30),针药组临床有效率为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关安全性指标肝功(ALT、AST、AKP)、肾功(Cr、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积分均提高,且针药组均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实验室指标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升高,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CGRP和VILIP-1的表达相关.
推荐文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痴呆,血管性
针刺
醒脑开窍
长谷川痴呆修订量表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心理学
认知康复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疗效及机理研究
血管性痴呆
醒脑开窍
针灸
乙酰胆碱酯酶
生长抑素
过氧化酶歧化物
丙二醛
大鼠
MoCA在诊断及中药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运用
MoCA
MMSE
有效性
敏感性
黄蒲通窍胶囊
中医证候积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来源期刊 中医药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临床观察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5.6
字数 36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656/j.cnki.1002-2406.2001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2)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7(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醒脑开窍针法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临床观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药信息
双月刊
1002-2406
23-1194/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14-132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7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9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