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实现全球化的无缝网络覆盖,陆、海、空、天四位一体化融合通信已成为未来6G通信的发展趋势.对陆海空天一体化通信的网络架构及对应的关键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并进行一项平流层通信试验案例分析.首先,简要回顾陆海空天融合通信的的发展背景;其次,详细讨论陆海空天融合通信系统的三项关键技术:3D网络建模、频率规划以及移动性管理,特别地,强调一种基于Binomial-Delaunay四面体的新型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进一步讨论了频率规划方案和节点综合移动模型;然后,扼要讨论3D网络中的无人机信道建模、动态频谱资源共享、干扰管理和基于AI的网络设计等四项关键技术;最后,作为空间网络架构演进中的一环,提出一种分层、异构式融合通信网络架构,并展示一个近期完成的平流层通信试验.
推荐文章
基于人海和谐的陆海空间开发新格局构建路径探析
人海和谐
空间规划
海洋生态文明
海岸带
蓝碳
融合通信网络摄像机[SIP&WEB Cam)系统设计
融合通信
网络摄像机
视频监控
SIP&WEB Cam
基于智能融合面向未来的承载网解决方案探讨
承载网络
OTN
PTN
SDH
三网融合
陆海空大厦结构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
沉降缝
核心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向未来的陆海空天融合通信网络架构
来源期刊 移动通信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融合通信 3D网络建模 频率规划 移动性管理 平流层通信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15,125
页数 13页 分类号 TP181
字数 69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1010.2020.06.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明华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8 29 2.0 5.0
3 李妍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3 6 1.0 2.0
4 黄晓明 8 12 2.0 3.0
5 范筱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6)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融合通信
3D网络建模
频率规划
移动性管理
平流层通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移动通信
月刊
1006-1010
44-1301/TN
大16开
广州市新港中路381号(广州市1003信箱9分箱)
46-181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37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