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摘要:
在松嫩平原东北部、小兴安岭西麓的黑龙江省克山农场(东经125°7′40″~125°37′30″,北纬48°11′15″~48°24′7″)内,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樟子松(Pinus sy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人工林、水曲柳樟子松人工混交林(7水3樟)和以黄花蒿(Artemisia annua)、苔草(Carex tristachya)为优势种的天然草地为试验地,选择耕地作为对照试验地,在每个试验地内分别设置20 m×20 m的样地3块;在每块样地内沿1条对角线均匀机械布设3个样点,按照不同土壤深度(h)范围(0<h≤20 cm、20 cm<h≤40 cm)分层采集原状土用于抗蚀指数测定;在每块样地中沿2条对角线机械布设9个取样点,采集细根样品,测定细根的长度和根表面积;经植被细根的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土壤抗蚀指数的测定与计算,分析植被细根对黑土土壤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究的4种类型植被的细根组成中均以径级(d)0<d≤1 mm根系为主,乔木植被细根的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均明显大于草地植被,下层土壤中差异更显著(P<0.05),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抗蚀性.②乔木植被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层土壤(20 cm<h≤40 cm)中细根特征提高土壤的抗蚀性,而阔叶人工林、针阔混交林则主要是通过影响0<d≤1 mm径级细根特征提高其土壤的抗蚀性.建议:将植被0<d≤1 mm径级的细根特征作为科学评价黑土区植被保水固土能力的指标.
推荐文章
植被恢复对典型黑土表层土壤压缩性和承载能力的影响
植被恢复
黑土
土壤
土壤压缩性
土壤承载能力
典型喀斯特森林土壤的抗蚀性
林地
植被群落
土壤抗蚀性
喀斯特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
缙云山
林地土壤
抗蚀指数
抗冲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植被细根对典型黑土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黑土 水土保持 植被 土壤侵蚀 根系特征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S71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彦 6 6 1.0 2.0
2 谷会岩 38 408 12.0 19.0
3 陈月明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5)
共引文献  (564)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土
水土保持
植被
土壤侵蚀
根系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382
23-1268/S
大16开
1957-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23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680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