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围绕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研究,我国法学界已经形成了若干争议焦点.其中,控辩协商机制的性质、内容及其法律效力,是一系列争议的核心问题.目前,法学界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本质问题、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问题、量刑建议的效力问题、被追诉人的反悔问题以及值班律师的法律地位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过程中,应当吸取理论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的实践经验,选择一条相对合理的制度发展道路.
推荐文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适用的思考
认罪认罚
从宽量刑
司法适用
试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
辩诉交易
证明标准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完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价值取向
试点问题
完善措施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人格化刑事诉讼问题研究
刑事一体化
人格化
刑事诉讼
认罪认罚从宽
报应正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刑事控辩协商机制的确立与争议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述评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控辩协商 证明标准 量刑建议 程序反悔 值班律师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9-6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D92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63/j.cnki.sdzs.2020.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奋飞 84 658 13.0 24.0
2 陈文聪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64)
共引文献  (391)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6(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17(6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2)
2018(3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9(23)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20(22)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20(22)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控辩协商
证明标准
量刑建议
程序反悔
值班律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1-4403
32-1033/C
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7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45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