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认罪认罚制度构筑起中国特色的控辩协商模式.检察裁量权是控辩双方协商获得成功并达成合意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我国检察机关享有的裁量权十分有限,无法匹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需要.主要存在裁量不起诉适用条件过于严苛、缺乏检察分流措施、量刑建议的强制约束力不够等问题,监督制约机制也有不合理之处.应当将相对不起诉范围扩大至所有的轻罪案件,通过扩大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改良刑事和解建立刑事调解、建立被告人修复制度等完善检察程序分流措施,并赋予检察机关有限的选择起诉权,建立量刑因素释明制度,强化人民法院裁判说理,尤其是不采纳量刑建议时的裁判说理.同时配合扩大检察裁量权的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督制约机制.
推荐文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司法适用的思考
认罪认罚
从宽量刑
司法适用
试论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
辩诉交易
证明标准
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司法控制
行政自由裁量权
司法控制
合法性审查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中国模式及其完善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价值取向
试点问题
完善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检察裁量权的再配置——在"认罪认罚从宽"背景下展开
来源期刊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检察裁量权 繁简分流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法治与社会发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9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D92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63/j.cnki.sdzs.2020.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贺江华 16 3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5)
共引文献  (167)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7(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8(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9(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20(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认罪认罚从宽
检察裁量权
繁简分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001-4403
32-1033/C
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7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45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