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和评估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影响视力预后和玻璃体内注药次数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病理性近视CNV患者47例49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13眼,女35例36眼.年龄(56.67±13.90)岁,屈光度(-13.64±3.92)D,眼轴长度(29.03±1.36)mm.患者均为首次治疗,采用1+PRN的治疗方案给予所有患眼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治疗.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所有患眼随访时间超过24个月.观察并记录患眼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变化及玻璃体内注药次数;将治疗后24个月logMAR BCVA及总注射针数分别与各基线资料(屈光度、眼轴、病理性近视分期、CNV位置、logMAR BCVA、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进行Pe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在24个月随访期内,患眼第1年与第2年平均注射针数分别为(3.51±1.54)次、(0.57±1.02)次,总注射针数为(4.08±1.75)次.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BCVA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CM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CNV面积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CNV渗漏面积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24个月logMAR BCVA与基线屈光度、眼轴、病理性近视分期、CNV位置、CMT、CNV面积均无明显相关(均为P>0.05),但与基线logMARBCVA、CNV渗漏面积呈正相关(r=0.595、0.319,P=0.000、0.026).总注射针数与基线屈光度、眼轴、病理性近视分期、CNV位置、CNV面积均无明显相关(均为P>0.05),但与基线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呈正相关(r=0.297、0.440、0.433,P=0.038、0.002、0.002).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并发症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CNV可以带来较好的视力与解剖形态收益,效果安全有效;末次随访BCVA与基线BCVA、CNV渗漏面积具有正相关性,总注射针数与基线CMT、CNV面积、CNV渗漏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