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理论,主张人的劳动有塑造自我和创造历史的意义,而日常生活则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现实基础。但马克思只肯认了日常生活的基础性意义,没有注意到家庭人伦具有人之为人的基源性,而儒家重视对人伦日常的超越意义。
推荐文章
浅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民生
途径
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动力
排除干扰
马克思主义信仰建构的心理困境探析
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
心理困境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十大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与研究
“十大关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看劳动和闲暇的关系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日常生活理论 人之为人 基础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 塑造自我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197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兵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7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常生活理论
人之为人
基础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
塑造自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双月刊
1000-4246
31-1889/C
上海桂林路100号
4-387
出版文献量(篇)
4766
总下载数(次)
3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