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吡虫啉和印楝素对大豆蚜的亚致死效应,用带虫浸叶法处理大豆蚜成蚜,计算杀虫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及LC10、LC20和LC40浓度,并测定不同亚致死浓度处理不同时间3种主要解毒酶的活性及蛋白含量.结果 表明:吡虫啉的毒力方程为y=1.1784x+10.7023,印楝素的毒力方程为y=1.6323x+10.881 5.吡虫啉处理后,对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先抑制、后诱导,其中LC20处理的诱导作用最强;对羧酸酯酶(CES)主要为抑制作用;LC10处理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诱导作用最强.印楝素对3种酶主要为抑制作用,仅在24 h后对MFO和CES表现为诱导作用.吡虫啉处理1h后,大豆蚜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印楝素处理的蛋白含量在1h时均显著高于CK,LC20处理的蛋白含量最高,表现为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结果 表明,大豆蚜代谢毗虫啉过程中,MFO和GST可能发挥主要作用,CES作用不明显;大豆蚜代谢印楝素时,MFO和CES可能对低浓度(LC10)处理有一定作用,GST的作用不大.2种药剂处理的大豆蚜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处理1h时较高.
推荐文章
三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川硬皮肿腿蜂繁殖和搜寻行为的影响
川硬皮肿腿蜂
杀虫剂
亚致死效应
繁殖
搜寻行为
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星豹蛛捕食作用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星豹蛛
桃蚜
杀虫剂
捕食作用
胃蛋白酶活性
两种有机磷杀虫剂对国槐蚜的防治效果
乐果
氯氢菊酯
国槐蚜
防治
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异色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异色瓢虫
桃蚜
捕食作用
杀虫剂
亚致死效应
生态毒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对大豆蚜三种解毒酶和蛋白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大豆蚜 吡虫啉 印楝素 解毒酶 亚致死效应 蛋白含量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肥料·植物保护|Soil Fertilizer·Plant Protection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0-796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1/j.issn.1000-9841.2020.05.079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5)
共引文献  (86)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6(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蚜
吡虫啉
印楝素
解毒酶
亚致死效应
蛋白含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