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犯罪参与体系作为共犯教义学展开的基础与前提,历来是不同犯罪参与理论的纷争聚讼之地。但是仅局限于对刑法条文的形式解读无法廓清犯罪参与体系的全貌,刑法的任务是对侵害结果的不同程度进行归责,不同参与体系纠葛的背后实质上是不同归责理念的对抗。区分制的共同归责路径无法契合规范论所倡导的目的理性,也与我国刑法确立的共犯体系格格不入。共同犯罪本质上是因为数个犯罪行为在事实层面上的联结而导致在规范层面上对各行为人予以同时评价,但同时评价并不意味着一并评价,在根本上不能否定结果归属的个别性,我国刑法在归责立场上应当倾向于单独归责的单一制。
推荐文章
新媒体新闻侵权的归责问题探析
新媒体
新闻侵权
归责
医疗损害赔偿的责任性质和归责原则
医疗事故
责任,法律
补偿和赔偿
控制论视域下的粉丝侵权行为归责问题初探
粉丝侵权行为
归责
控制论
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初探
行政责任
归责原则
行政责任的归责原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参与模式到归责模式:共犯归责路径的反思与选择
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动态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犯罪参与体系 共同犯罪 单独归责 共同归责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3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D924.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钱日彤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1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犯罪参与体系
共同犯罪
单独归责
共同归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动态
月刊
2096-5982
42-1889/C
16开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367号
38-510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58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