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与MRI、 宫腔镜联合诊断对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8例疑似宫腔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宫腔操作前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B超)检查、MRI检查及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别分析其灵敏度、 特异度.结果 108例患者中宫腔无病理变化者27例,子宫内膜息肉39例,子宫内膜增生27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0例,子宫内膜癌5例.B超、MRI、 宫腔镜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2.84%、71.60%、75.31%,特异度分别为62.96%、85.19%、66.67%.B超+MRI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灵敏度100%,特异度分别为87.76%和99.03%.B超+MRI+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黏膜下肌瘤、 子宫内膜癌灵敏度均为100%.结论 宫腔占位病变以良性病变居多,B超联合宫腔镜和MRI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对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应进行B超与MRI联合检查,宫腔镜定位活检仅在必要时实施.
推荐文章
宫腔镜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治中应用价值分析
子宫疾病/治疗
子宫疾病/诊断
宫腔镜检查
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宫腔镜诊断
宫腔内占位性病变
超声
宫腔镜
B超诊断颈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B超
颈部占位性病变
临床效果
宫腔镜在宫腔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宫腔镜
宫腔占位性病变
临床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探讨B超与MRI、 宫腔镜联合诊断对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广州医药 学科
关键词 B超 MRI 宫腔镜 宫腔占位性病变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0,74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20.04.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莹翔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超
MRI
宫腔镜
宫腔占位性病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医药
双月刊
1000-8535
44-1199/R
大16开
广州市盘福路1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6-34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0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4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