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向电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快速迈进,对可充式二次电池的需求急剧增加.二次电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电池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晶相、电子结构与局域结构演化、界面形成与重构行为.深入了解电池电极材料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的特性,尤其是它们在循环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行为,对于优化当前二次电池体系及开发新材料和新体系以提升其性能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各种谱学技术,尤其是电化学原位谱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二次电池电化学反应机理和构效关系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为二次电池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几种先进的谱学技术,特别是电化学原位X射线衍射及吸收谱、固体核磁共振谱学及其成像技术在二次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推荐文章
金属-有机框架在二次电池中的储能机制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
锂离子电池
优化设计
化学过程
电化学
有机金属骨架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骨架
配合物
复合材料
电化学
电极材料
自修复聚合物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进展
自修复聚合物
电化学储能
电极
电解质
界面
二次电池中金属锂负极沉脱机理研究进展
电化学
枝晶生长
相场理论
锂金属电池
金属锂负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次电池储能机理的电化学谱学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二次电池 X射线衍射 X射线吸收谱 固体核磁共振 电化学原位技术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电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6-746
页数 21页 分类号 O6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6043/j.issn.0438-0479.202006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勇 86 684 15.0 24.0
2 龚正良 12 1 1.0 1.0
3 罗明增 1 0 0.0 0.0
4 周柯 1 0 0.0 0.0
5 吴珏 1 0 0.0 0.0
6 刘湘思 1 0 0.0 0.0
7 向宇轩 1 0 0.0 0.0
8 梁子腾 1 0 0.0 0.0
9 左文华 1 0 0.0 0.0
10 钟贵明 7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7)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6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4(1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5(24)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12)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4)
  • 参考文献(1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次电池
X射线衍射
X射线吸收谱
固体核磁共振
电化学原位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438-0479
35-1070/N
大16开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囊萤楼218-221室
34-8
193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4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17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