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实验大鼠在受到一段时间寒凉刺激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热电偶测温仪与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同步获取胃部、下腹部的体内与体表温度;对照组给予常温水(25℃)灌胃,冰水组给予冰水(0℃)灌胃,连续10d.实验第1、10天进行红外测温,实验结束时,两组均取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胃部体表温度与体内温度呈正相关(r=0.66062,P=0.0194),下腹部体表温度与直肠温度呈正相关(r=0.68283,P=0.0144);冰水组实验第10天胃部体表温度显著降低(P=0.0109);冰水组的肠道菌群有一定改变,有5种菌属变化显著(P<0.05).结论:SD大鼠体表温度与体内温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连续、短时寒凉刺激后,SD大鼠胃部体表温度降低,肠道菌群发生变化,二者可能存在关联.
推荐文章
武夷岩茶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武夷岩茶
糖尿病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糖尿病
盐酸小檗碱
肠道菌群结构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内毒素
肠道菌群改变影响CG-IUGR大鼠糖代谢的初步研究
胃肠道微生物群
糖尿病
糖原合酶
葡萄糖代谢障碍
宫内发育迟缓
抗菌药物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
抗菌药物
肠道菌群
耐药菌株
耐药基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寒凉刺激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寒凉 脾虚 肠道菌群 红外测温 胃肠道温度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1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牛欣 178 2210 25.0 36.0
2 王轩 21 88 5.0 9.0
3 杨学智 68 459 12.0 17.0
4 牛婷立 12 37 3.0 6.0
5 孟繁超 5 0 0.0 0.0
6 程祯祯 5 0 0.0 0.0
7 高璐佼 9 45 2.0 6.0
8 洪洁薇 7 0 0.0 0.0
9 林荣辉 5 0 0.0 0.0
10 杨峥 5 0 0.0 0.0
11 吕晓燕 7 6 1.0 2.0
12 冯前进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3)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寒凉
脾虚
肠道菌群
红外测温
胃肠道温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