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外科(DCS)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55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腹部闭合性损伤33例,开放性损伤22例,15例合并腹部外脏器损伤,均给予DCS,统计入组患者存活率、病死率,并比较重症监护室(ICU)复苏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体温、pH值、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入组患者存活率为92.73%(51/55),病死率为7.27%(4/55),其中2例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病死于严重颅脑外伤合并肝破裂;ICU复苏前后C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复苏后APS、APACHE-Ⅱ总分低于ICU复苏前(P<0.05);ICU复苏后体温、pH值较ICU复苏前升高,PT较ICU复苏前缩短(P<0.05).结论 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能通过止血、控制腹腔污染等手段,改善患者应激反应,纠正患者内环境紊乱状态,改善患者体温与凝血功能,控制患者病情,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推荐文章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腹部创伤
损伤控制外科
确定性手术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严重腹部创伤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急救措施
应用效果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
严重腹部创伤急救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护理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运用研究
严重腹部创伤急救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应用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损伤控制外科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黑龙江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 腹部创伤 凝血酶原时间 体温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3-4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05.97
字数 27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5775.2020.04.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秋泽 3 1 1.0 1.0
2 郑晓晖 3 1 1.0 1.0
3 李宏振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损伤控制外科
腹部创伤
凝血酶原时间
体温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医学
月刊
1004-5775
23-1326/R
大16开
哈尔滨市香坊区农场街31号
14-297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79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1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