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锂离子电池的极片为电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极片层数增加会提升电池的容量,但同时也造成内部的产热积累以及外部的散热受阻,最终对电池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因此,本文以10 A·h的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一种三维分层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理论分析了极片层数对热积累效应的影响,之后通过温度分布验证了本模型的精确性,最后分析了极片层数对锂离子电池温度分布的影响,以及在倍率和极片层数的综合考量下锂离子电池的热积累效应,给出了锂离子电池极片层数的设计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极片层数的增加,电池内部热积累效应增强,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并且在垂直于极片方向上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在高倍率以及极片层数较大时,极耳温度高于电芯温度,高温逐渐向极耳区域集中,极耳部位的散热需着重考虑;此外随着倍率的增大,电池的温差也明显增大,当倍率从3 C增大到10 C时,温差增大了约11.2倍.因此如果对电池执行快充和快放的策略,那么电池的极片层数则不宜太高,以避免电池温差过大造成内部热-电化学性质的不均匀分布,最终导致局部高温或容量衰减.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
锂离子
电池
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研究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合成方法
影响因素
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综述
锂离子电池
危险性
安全技术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简介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离子电池极片层数对热积累效应的影响
来源期刊 储能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极片层数 热积累效应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温度分布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储能材料与器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97-1504
页数 8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47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799/j.cnki.2095-4239.2020.017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刘倩 5 29 3.0 5.0
2 朱振东 5 0 0.0 0.0
3 彭文 7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8(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极片层数
热积累效应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温度分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2095-4239
10-1076/TK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1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5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