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的表达,及腺苷含量及大鼠痛阈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机制.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缩模型(CCI),取"足三里"及"太冲"穴.设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CI组)和电针治疗组(EA组).采用行为学检测大鼠术前、术后第7天和电针治疗后大鼠机械痛敏值和热敏痛阈值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脊髓PAP mRNA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脊髓腺苷含量.结果 相比CCI组大鼠,电针组大鼠机械痛敏值和热敏痛阈值明显提高(P<0.05,P<0.05).电针组大鼠脊髓PAP mRNA表达和腺苷含量比CCI组大鼠显著增加(P<0.05).与CCI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脊髓腺苷含量增加(P<0.01).结论 电针可提高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敏痛阈值,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脊髓PAP mRNA的表达和腺苷含量发挥作用.
推荐文章
电针降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
神经病理性疼痛
电针
脊髓
白细胞介素-6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脊髓EAAs含量的影响
疼痛
脊髓
微透析
兴奋性氨基酸
电针
神经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穴位电针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前列腺酸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解剖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电针 脊髓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神经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7-831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22.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98/j.issn.0529-1356.2020.06.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3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病理性痛
电针
脊髓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解剖学报
双月刊
0529-1356
11-2228/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1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69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