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形态学特点,行免疫组织化学、特殊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例1为55岁,例2为50岁),肿瘤组织镜下均可见大量典型的微乳头状癌成分及部分涎腺导管癌成分.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及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例1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13/20),例2以腮腺内淋巴结转移为主(9/9).其中例1肿瘤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形成,并见局灶区黏液样变,类似乳腺微乳头状黏液癌.免疫组织化学:2例肿瘤中微乳头状癌成分MUC1及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极向反转型表达模式;GCDFP-15在2例中均阳性,雄激素受体(AR)在例1中阳性;2例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GATA3,不表达DOG1、mammaglobin、S-100蛋白;HER2经免组织化学及FISH检测均阴性.结论 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涎腺导管癌,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及组织结构可出现一些少见形态,加强认识有助于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
推荐文章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病理学
预后情况
试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淋巴结转移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肿瘤
微乳头
浸润癌
免疫组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浸润性微乳头状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来源期刊 中华病理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9-48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2151-20200301-0015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病理学杂志
月刊
0529-5807
11-2151/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56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61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