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首部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中,她讲述了自己57年来走遍735座洞窟,守护、延续敦煌生命的故事1962年初,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在《人民文学》上发表。故事的主人公叫尚达,在巴黎学了10年油画,偶然在塞纳河畔的旧书摊上看到一部名为《敦煌石窟图录》的画册,为之震撼,之后毅然回国,奔赴敦煌,投身莫高窟的保护、临摹和研究,历经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直守在那里。尚达的原型就是常书鸿先生,1943年到敦煌,次年创办敦煌艺术研究所。
推荐文章
梅尧臣"穷者之诗"的内容特色
梅尧臣
穷者之诗
宋诗
现实主义精神
平淡自然
冠绝千古会魂诗——李商隐《锦瑟》主旨之我见
李商隐
《锦瑟》
会魂诗
道教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阴阳思想
梅尧臣"穷者之诗"的内容特色
梅尧臣
穷者之诗
宋诗
现实主义精神
平淡自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面壁者”樊锦诗
来源期刊 环球人物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敦煌艺术研究所 樊锦诗 常书鸿 敦煌石窟 《人民文学》 塞纳河畔 莫高窟 报告文学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5
页数 5页 分类号 K87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敦煌艺术研究所
樊锦诗
常书鸿
敦煌石窟
《人民文学》
塞纳河畔
莫高窟
报告文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球人物
半月刊
1673-6176
11-5490/C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82-667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051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7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