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预压弹簧的变形受力特点设计了一种附带阻尼的负刚度系统,该系统通过预压弹簧的斜向变形出力可实现负刚度性能,并采用黏滞阻尼器提供阻尼性能.根据上述思想设计组装了负刚度模型装置并进行静力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弹簧刚度、弹簧长度、弹簧预压缩量的负刚度系统的力学模型,并进一步建立了负刚度隔震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提出了负刚度装置的最优参数选取方法,指出了最优负刚度配比的选取由隔震支座的阻尼比决定.将所提出的负刚度系统应用于某高层隔震结构中并进行了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附加负刚度系统不仅能够减小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层间变形,而且可有效控制隔震层的位移响应,实现了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同时降低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和隔震层位移响应的目标.
推荐文章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随机响应分析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
滑移隔震支座
随机响应
多级串联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非比例阻尼
基础隔震
串联隔震
分区瑞利阻尼
地震响应分析
核电厂负刚度阻尼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
核电厂
隔震结构
负刚度阻尼
地震响应
LRB隔震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
斜拉桥
隔震
铅芯橡胶支座
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设置阻尼负刚度系统的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来源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负刚度装置 预压弹簧 静力试验 最优负刚度配比 地震响应
年,卷(期) 2020,(7) 所属期刊栏目 结构抗震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4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973|TU35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06/j.jzjgxb.2018.017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宏平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190 2227 25.0 38.0
2 刘文光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82 378 11.0 16.0
3 许浩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16 16 2.0 3.0
4 余欣欣 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4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层建筑
负刚度装置
预压弹簧
静力试验
最优负刚度配比
地震响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结构学报
月刊
1000-6869
11-1931/TU
大16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2-19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6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