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土壤CO2与土下岩溶作用密切相关.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CO2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将有助于准确揭示岩溶碳循环规律.2018年1—5月,在柏树湾和后沟2个岩溶泉域不同深度土壤中插入PVC管,并通过注射器抽取土壤CO2样品,通过对比土壤CO2浓度及其δ13C的变化特征分析岩溶作用与土壤CO2之间的关系,并对土壤CO2的来源进行示踪.结果表明,(1)柏树湾土壤CO2浓度(1812—18654μmol·mol-1)大于后沟(507—9975μmol·mol-1).2个泉域上覆土壤的δ13C相近,但柏树湾和后沟土壤CO2的δ13C分别为-22.4‰—-17.03‰和-16.33‰—-11.45‰.土壤CO2的δ13C接近其上覆植被,说明上覆植被差异是造成柏树湾土壤CO2浓度大于后沟的主要原因.(2)柏树湾土壤CO2浓度最大值出现在4月,并在5月降低;后沟除20 cm处土壤CO2浓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外,其他深度土壤CO2浓度最大值也出现在4月,并且在3月和5月分别出现了降低的趋势.土壤CO2浓度的时间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过多的降水量可能对土壤CO2产生抑制作用.(3)在垂向变化上,1—3月柏树湾和后沟土壤CO2浓度均未出现双向梯度,而是同非岩溶区一样,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1—3月降水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从而限制了岩溶作用对底部土壤CO2的消耗造成的.而随着降水增加,土下岩溶作用增强,促进了底部土壤CO2的消耗,土壤CO2浓度的垂向变化由单向梯度转为双向梯度.另外,各泉域不同深度土壤CO2的δ13C差异较小,并且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证实H2SO4和HNO3溶蚀碳酸盐岩产生的CO2对土壤CO2的影响较小.
推荐文章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钙形态分布特征
岩溶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Ca形态
分布特征
岩溶高山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
岩溶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粒度特征
水房泉域
云蒙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云蒙湖流域
洞庭湖区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动态
土壤学
滩地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季节变化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岩溶泉域土壤CO2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岩溶 土壤CO2浓度 垂向梯度 稳定碳同位素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87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3|X144
字数 57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莉莉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40 172 7.0 11.0
2 刘畅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1 6 2.0 2.0
3 张灵艺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4)
共引文献  (170)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
土壤CO2浓度
垂向梯度
稳定碳同位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