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阳极氧化法和后退火处理在铜箔上合成了三维网络结构氧化铜纳米线,将其作为负极材料制备了无需添加粘结剂的锂离子电池.研究了恒压氧化时间对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1C的倍率下,氧化1000 s制备的CuO纳米线表现出最高的1172 mAh/g首圈放电比容量和594 mAh/g的可逆比容量,500圈循环可逆比容量为607.6 mAh/g,可逆容量保留率为102.3%.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CuO纳米线相互支撑,提供稳定的结构,有效缓解了CuO纳米线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体积膨胀问题,表现出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推荐文章
氧化铜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氧化铜
水热法
锂离子电池
负极
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的发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
合成方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碳素材料
锡基材料
CuO的可控合成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
氧化铜
沉淀加水热
反应机理
锂离子电池
不可逆容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维网络结构氧化铜纳米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功能材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氧化铜纳米线 阳极氧化 网络结构 无粘结剂 锂离子电池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2-4147
页数 6页 分类号 TM912.9
字数 47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731.2020.04.0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6)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3(1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2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铜纳米线
阳极氧化
网络结构
无粘结剂
锂离子电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功能材料
月刊
1001-9731
50-1099/TH
16开
重庆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嘉德大道8号
78-6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27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910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