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以均苯三酸和二水合醋酸锌、苯并咪唑/苯并三氮唑作为反应物,在50℃条件下合成了两种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s-Bm/MOFs-Bt.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氮气氛围中煅烧得到纳米多孔碳材料Bm-t/Bt-t.利用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对配合物的结构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对煅烧后样品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等进行表征,并通过对亚甲基蓝的脱除来测试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煅烧温度越高碳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越好;相同煅烧温度下Bm-t比Bt-t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煅烧温度在600℃-750℃间吸附速率发生了断崖式变化,说明虽然根据热重分析,600℃时配合物的框架结构完全坍塌,但并未碳化完全.
推荐文章
锆基MOFs材料Zr-CAU-24对Th(Ⅳ)和Ce(Ⅳ)的吸附性能研究
Zr-CAU-24
Th(Ⅳ)
Ce(Ⅳ)
吸附量
辐照
温度对碳微球形成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碳微球
温度
吸附
热力学
氙常温吸附性能与多孔碳材料孔径分布关联分析
多孔碳材料
孔径分布
吸附性能
大气氙吸附
膦酸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骨架
膦酸类金属-有机骨架
二氧化碳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化温度对MOFs基碳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多孔碳材料 煅烧温度 吸附性能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3-940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47.3
字数 4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丽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37 99 7.0 8.0
2 张来苹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1 7 1.0 2.0
3 孙梦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3 0 0.0 0.0
4 罗鹏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3 0 0.0 0.0
5 陈帅军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 0 0.0 0.0
6 余小乐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 0 0.0 0.0
7 王炎 新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多孔碳材料
煅烧温度
吸附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