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20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和治疗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奶器排乳-红外线治疗-手法排乳"顺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吸奶器排乳-红外线治疗-超声电导仪治疗-手法排乳"顺序进行治疗,分析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结果 2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发病时间、初/经产妇比例、乳房红肿范围、肿块大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降低绝对值分别为5.67±1.36和4.06±1.32(P<0.01).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97.3%vs.89.1%),疗程更短[(5.13±1.45)d vs.(3.24±1.23)d],哺乳率更高(95.5%vs.85.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及有效提高治疗后哺乳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推荐文章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中医综合治疗进展
哺乳期
急性乳腺炎
外吹乳痈
中医
中药
针刺
推拿
按摩
综合疗法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及疗效观察
急性乳腺炎
手法按摩
吸乳器
微波理疗
三联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三联法
头孢曲松纳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蓝丁尔乳腺治疗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电导仪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分析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超声电导仪 总有效率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6-8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20.11.00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8)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哺乳期乳腺炎
超声电导仪
总有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