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纪录电影《最后的棒棒》调用了角色、逻辑、观念、对话等二元反差手段,奠定了纪录片的喜剧基调,延续了影视剧中对棒棒喜剧形象的塑造方法.在全民娱乐时代,在喜剧精神失魂的当下,导演试图用笑来吸引大众关注纪录片,让观众体味从“愚”到“娱”,最后回归到直指人心的哭的心路历程.影片在嬉笑中折射社会现实,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重塑了批判现实的喜剧精神,拓宽了纪录片的创作路径,为纪录片市场化提供了思路.
推荐文章
香港明星喜剧电影形式评析
喜剧
香港
周星驰
表现形式
审美
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喜剧音效
中国早期电影
喜剧音效
论喜剧中的自由狂欢精神
喜剧
自由
狂欢
喜剧精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纪录电影《最后的棒棒》的喜剧精神重塑
来源期刊 四川戏剧 学科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纪录电影 《最后的棒棒》 喜剧精神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影视寻思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6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飞 13 5 1.0 1.0
2 李娜 16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影艺术
纪录电影
《最后的棒棒》
喜剧精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戏剧
月刊
1003-7500
51-1087/J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下汪家拐街22号
62-112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62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91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