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发育巨厚的新生代沉积地层,通过分析其沉积物质来源,可以揭示柴达木盆地潜在物源区隆升、剥蚀历史,为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过程提供证据.本文以红沟剖面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约束,对剖面晚渐新世-上新世的碎屑砂岩样品进行了碎屑锆石物源示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7~12.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20~290Ma,锆石eHf(t)集中在-13.53~9.27,Hf同位素tDM范围524~1456Ma;大于300Ma的锆石,εHf (t)介于-31.77~13.44,其中76.3%为负值,Hf同位素tDM介于484~3727Ma.采集自12.5~7.6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400~500 Ma(峰值~440 Ma),εHf(t)值(-27.75~10.75)的90%为负值,Hf同位素tDM介于615~2115 Ma之间.6.8~5.5 Ma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400~500Ma,εHf(t)值(-26.8~8.97),tDM(Hf)介于668~2093 Ma,但220~290 Ma的锆石显著增加,其εHf (t)值(-11.86~9.42),Hf一阶段模式年龄范围549~1399 Ma.碎屑锆石Hf同位素组成对比分析显示红沟剖面220~290 Ma的锆石与东昆仑山锆石Hf同位素特征相似,而400~500 Ma的锆石则与南祁连山锆石Hf同位素组成相似,揭示东昆仑山在>24 Ma开始抬升成为柴达木盆地的源区,~12 Ma南祁连山开始隆升,为柴达盆地提供碎屑物质,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与地貌边界.
推荐文章
柴达木盆地东北部新近纪构造旋转及其意义
构造旋转
新近纪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左旋走滑断裂
温泉右旋走滑断裂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充填速率演化及其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沉积速率
压实校正
构造隆升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
构造隆升
沉积记录
盆山耦合
柴西红沟子地区晚新生代岩石磁学特征及对青藏高原北缘隆升的响应
柴达木盆地
红沟子
沉积物
磁化率
构造隆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红沟剖面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红沟剖面 Hf同位素特征 青藏高原东北缘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6-728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86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庞建章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95 4.0 9.0
2 赵旭东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 13 1.0 3.0
3 俞晶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96 4.0 9.0
4 刘康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0 0.0 0.0
5 王伟涛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8)
共引文献  (1041)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2(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3(4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4(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5(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4)
2006(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0)
2007(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8(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柴达木盆地
红沟剖面
Hf同位素特征
青藏高原东北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