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Lembert缝合修复局部解剖缺陷并联合宫腔镜电凝消融局部病变内膜(简称新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治疗剖宫产瘢痕缺损(PCS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PCSD并知情同意接受新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55.3±8.5) min,术中出血量(18.6±5.9)ml.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静脉血栓形成、生殖道瘘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经期(6.2±2.2)d,较术前(15.7±3.3)d明显缩短(t=28.36,P<0.001),手术总有效率为96.2%.术后PCSD处残余肌层厚度(5.5±0.7)mm,较术前(1.6±0.5)mm明显增厚(t=22.10,P<0.001).严格避孕半年,术后18个月内总妊娠率为69.2% (18/26),术后30个月内总妊娠率为80.8%(21/26),其中18例妊娠发生在术后半年后开始试孕的1年内.结论:新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PCSD具有创伤小、不需切除原瘢痕、安全有效、术后短期即可备孕的优势,可作为病灶处残余肌层厚度<3mm并有生育要求的PCSD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推荐文章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宫腔镜腹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分析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
剖宫产瘢痕妊娠
宫腹镜
腹腔镜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治疗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
宫腔镜
腹腔镜
瘢痕妊娠
清宫术
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
剖宫产
剖宫产瘢痕妊娠
宫腔镜
腹腔镜
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疗效观察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
腹腔镜
保守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腔镜下Lembert缝合修复缺陷联合宫腔镜电凝治疗剖宫产瘢痕缺损的疗效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缺损 Lembert缝合法 腹腔镜 宫腔镜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8-94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38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8189.2020.06.03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萍 19 44 4.0 6.0
2 贾海军 8 42 4.0 6.0
3 郭海雁 18 140 7.0 11.0
4 王晓蓉 13 50 4.0 7.0
5 杨玲 8 39 3.0 6.0
6 樊瑛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1)
共引文献  (6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剖宫产瘢痕缺损
Lembert缝合法
腹腔镜
宫腔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月刊
1004-8189
11-4550/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2-96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95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156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