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测量并分析胸椎椎骨T 1~T 10的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意义。 方法:3具新鲜尸体标本(62岁男,45岁女性,58岁男性)T 1~T 10椎骨部分,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使用高精慢速锯精确切取若干厚约3 mm的标本,并选取11个测量区域,其中皮质骨标为1~9,松质骨标为10和11。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标本表面硬度,记录并分析胸椎显微硬度分布规律。 结果:胸椎30块椎骨合计测量330个测量区域,每个区域随机选取5个有效压痕硬度值,共获得1 650个测量值。3具尸体标本胸椎段总体皮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30.55±5.44)HV、(29.94±4.86)HV、(29.55±4.36)H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80, P=0.009);总体松质骨平均硬度值分别为(27.93±5.61)HV、(28.21±4.96)HV、(27.98±3.94)HV,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091, P=0.913)。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皮质骨与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467、4.750、6.621,均 P<0.001);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附件区松质骨硬度值均高于椎体区松质骨硬度值( t=1.785、3.159、3.103, P=0.077、0.002、0.003)。3具尸体标本11个测量区域显微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皮质骨硬度较高的区域均为椎弓根、椎板和下终板皮质(1、2、7);皮质骨硬度值较低区域均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6、8、9)。3具尸体标本T 1~T 10不同节段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其中皮质骨硬度值最大的椎骨均是T 8;松质骨硬度最大的椎骨分别是T 7、T 7、T 6。 结论:上终板和外周皮质骨硬度较小,可以分散负重以保护内在较为脆弱的松质骨,椎体区向后部结构移行的椎弓根区域硬度值最大。胸椎皮质骨硬度高于松质骨,并且不同节段的硬度值自上而下逐渐加大,T 6~T 8呈现"小高峰"可能与胸椎节段生理解剖形态、自上而下承受肌肉力和身体自身重量的载荷逐步增加有关。
推荐文章
CHR焊条堆焊金属显微组织与显微硬度分析
堆焊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焊接线能量
荧光显微镜在钻井液滤饼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钻井液滤饼
滤饼分层结构
荧光显微镜
Adobe 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软件
河西灌区枸杞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枸杞
根系密度
根系消弱系数
河西灌区
中国竹地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竹地名
类型细分
空间格局
开发利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胸椎椎骨显微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胸椎 硬度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20,(1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8-1356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190416-0016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8)
共引文献  (139)
参考文献  (7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7)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14)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胸椎
硬度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