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心血管疾病(CVD)(包括高血压及心源性疾病)患者的胸部CT特点,探讨其对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8日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筛查并经COVID-19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65例COVID-19患者,分为CVD组和非CVD组.采集基础信息、临床症状、血常规、胸部CT特征,分析其在2组的分布情况,探讨胸部CT特点.结果:65例COVID-19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0.0%,咳嗽53.8%,血常规指标52.3%发生C反应蛋白升高,18.5%白细胞减少症,26.2%淋巴细胞减少症.CT表现84.6%病变呈双肺分布,95.4%斑片状磨玻璃影,可伴有实变,其内可见网格状纹理.病灶沿支气管及胸膜分布.患者肺受累程度及与患者的接触史和CVD有关联性.CVD组的症状持续时间和肺受累百分比大于非C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两次复查患者中随着时间进展,CVD组与非CVD组的肺受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复查肺纤维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胸部CT能清晰显示COVID-19疾病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合并CVD患者的胸部CT更加严重,恢复较慢,结合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可以更好进行临床治疗.
推荐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抗栓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凝
抗血小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房颤动
深静脉血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
熊去氧胆酸
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磨玻璃样密度
C反应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心血管疾病的双向作用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疾病易感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胸部CT特点
来源期刊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78-883
页数 6页 分类号 R563.1|R44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20.1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金其可 2 3 1.0 1.0
2 吴连拼 8 18 2.0 3.0
3 徐梅 8 16 3.0 3.0
4 李磊 2 3 1.0 1.0
5 曾静静 3 6 1.0 2.0
6 董将虎 1 0 0.0 0.0
7 阮永雪 1 0 0.0 0.0
8 任芳芳 1 0 0.0 0.0
9 谢作益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血管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月刊
2095-9400
33-1386/R
大16开
浙江温州市高教园区
32-117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45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