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缓治法”主要体现在立法以图缓、剂型以谋缓两个方面.治虚者,若证属阴液亏虚,以芍药甘草汤、小建中汤柔肝缓急止痛;若属阳虚阴盛,以甘草附子汤缓温经脉散邪.治实者,若见阳明腑实之证,可依据腑实津伤之程度选用调胃承气汤和麻子仁丸缓泻热结;若见瘀血化热之证,桃核承气汤和抵挡丸均可缓以逐瘀;若见饮停胸胁、腰下有水气之证,十枣汤和牡蛎泽泻散分别有益气补中和急药缓用之意.治虚实错杂者,气虚甚则以甘草泻心汤缓补脾胃消痞;热邪甚则以大黄黄连泻心汤缓泻心下热结.《伤寒论》“缓治法”的使用不拘于病证之虚实寒热,选方用药多以炙甘草、大枣等甘味药物或补虚和中,或制约峻药.此外,根据病因病势等不同,应用丸、散剂,更突显缓势.
推荐文章
《伤寒论》治则治法研究
《伤寒论》
治则
治法
祛邪八法
《伤寒论》脾胃病证治探要
伤寒论
脾胃病
痞满
便秘
呕吐
下利
腹痛
《伤寒论》下利治法探析
<伤寒论>
下利
治法
《伤寒论》治呕方法探析
<伤寒论>
呕吐
治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论》“缓治法”探析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缓治法” 《伤寒论》 柔肝缓急 缓温经脉 缓泻热结 缓以逐瘀 缓补脾胃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2-11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20.06.26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颖颖 45 93 6.0 8.0
2 许生 10 0 0.0 0.0
3 黄笛 9 0 0.0 0.0
4 夏娟娟 10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缓治法”
《伤寒论》
柔肝缓急
缓温经脉
缓泻热结
缓以逐瘀
缓补脾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