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商业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对电池结构进行工程化设计优化,是目前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比了电池尺寸、集流体厚度、N/P比和电极厚度等工程化因素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方面的潜力及风险,表明增加电极厚度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工程化技术途径,但随之会带来电池倍率和寿命等性能下降的问题;基于此,从多孔电极理论出发,重点分析了影响厚电极电池性能的电极结构因素,综述了实用化厚电极的可能实现途径.综合分析表明,通过激光刻蚀、多层涂布等工程化技术,构建具有低曲折度、梯度孔隙率分布结构的实用化厚电极,有望实现厚电极在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同时兼顾电池倍率和寿命等性能.
推荐文章
基于手持导航产品的锂离子电池充电技术
手持导航产品
锂离子电池
充电芯片
LTC4054-4.2
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综述
锂离子电池
危险性
安全技术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高能量密度储电材料研究现状
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陶瓷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
锂离子
电池
材料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结构工程化技术探讨
来源期刊 储能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 结构设计 厚电极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储能系统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27-113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TM911
字数 106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9799/j.cnki.2095-4239.2020-01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艾新平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42 380 12.0 18.0
2 刘成士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 11 55 4.0 7.0
3 曹勇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 4 0 0.0 0.0
4 张峥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 4 0 0.0 0.0
5 杨续来 合肥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3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锂离子电池
新能源汽车
结构设计
厚电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双月刊
2095-4239
10-1076/TK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201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1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57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