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69年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文本“召唤结构”理论,认为文学文本由“空白”、“空缺”和“否定性”共同构成其潜在结构,即召唤结构,读者通过探寻文本的潜在结构,能动地参与再创造,获得新视域,从而得以实现审美建构。现代派作家卡夫卡笔下的故事总是荒诞诡谲,读来却耐人寻味,本文就《变形记》中语言、图景片段、故事情节方面的“空白”进行论述,以期探寻文本隐含之意、发现新视域,进而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
推荐文章
卡夫卡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卡夫卡
个人化写作
精神困境
论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
卡夫卡
创作主体意识
孤独感
惶惑感
恐惧感
变形:一个既沉重又轻松的话题——再议卡夫卡作品的"变形"主题
卡夫卡
"变形"
父子关系
家庭关系
异化
死亡
浅析《海边的卡夫卡》中田村浩二的形象
村上春树
田村浩二
男性
责任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召唤结构下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的“空白”
来源期刊 海外文摘 学科
关键词 召唤结构 卡夫卡 《变形记》 空白
年,卷(期) 2020,(17)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文学|LANGUAGE&LITERATURE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2,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I0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2331/j.1003-2177.2020.17.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召唤结构
卡夫卡
《变形记》
空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外文摘
周刊
1003-2177
11-1820/Z
北京西四北五条2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