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好发于亚洲人群[1].血流动力学损害是ICAS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它可独立引起脑梗死,也可与其他病因如栓子栓塞,共同作用引起靶区域组织梗死[2].为了维持脑组织正常血供,当脑组织灌注压减低,脑血流量出现下降趋势时,机体可通过自我调节,局部微血管扩张,伴或不伴侧支循环开放,来维持脑血流量稳定或耐受范围内的轻微下降.当局部微循环障碍伴或不伴侧支循环开放时,脑血流量明显减低,当达到电衰竭阈值以下时,则会发生脑梗死[3].
推荐文章
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影像评估
缺血性卒中
侧支循环
灌注成像
动态CT血管成像
预后
侧支循环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病人脑血流储备的影响
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侧支循环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26例
前循环
动脉瘤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颅内动脉前向血流与侧支循环的影像评估
来源期刊 中国卒中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前向血流 侧支循环 动脉自旋标记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述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8-1051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20.10.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娄昕 54 329 11.0 15.0
2 王柳仙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213)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卒中
前向血流
侧支循环
动脉自旋标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卒中杂志
月刊
1673-5765
11-5434/R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25号房地置业大厦606室
80-507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5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