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瘤果黑种草是黑种草属,在我国栽培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种子是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常用民族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瘤果黑种是黑种草属,草子中富含生物碱、皂苷、黄酮、挥发油、脂肪油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镇咳、平喘、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结核等重要作用,且对部分器官和组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对近十年来瘤果黑种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荆芥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荆芥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榄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榄钱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产品开发
研究进展
柴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柴胡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酒龙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酒龙胆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瘤果黑种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瘤果黑种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64-1570
页数 7页 分类号 R284.1
字数 10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20.06.03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7)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3(3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4(43)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5(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1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瘤果黑种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