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4-2016年间收治的61例无远处转移的OMM病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颈部预防治疗疗效,失败模式及预后因素。结果: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5.7%。Ⅰ b区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其次是Ⅱ区和Ⅲ区。对于cN 0患者,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和未接受的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52.4%( P=0.036),接受至少同侧Ⅰ 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能将区域失败率由46%降至6%( P=0.035)。发生区域失败患者中93%发生在Ⅰ b区,50%发生在Ⅱ区,36%发生在Ⅲ区。 结论: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引流具有一定规律性,最常见转移和复发部位均为Ⅰ b-Ⅲ区。对于cN 0的OMM,推荐至少包括同侧颈部Ⅰ b-Ⅲ区的预防治疗。
推荐文章
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影像学评价
颈部
淋巴结转移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颈淋巴结转移区域特点初探
口腔黏膜
恶性黑色素瘤
颈淋巴清扫术
淋巴结
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头颈部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
来源期刊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规律 预防疗法
年,卷(期) 2020,(10) 所属期刊栏目 头颈部肿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7-841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3030-20191023-0043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规律
预防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月刊
1004-4221
11-3030/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7号
82-240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9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645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