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我国,优良豆科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接种AM(arbuscular mycorrhizae)真菌和根瘤菌可以促进土壤氮、磷循环以及提高植株抗逆性,从而提高苜蓿产量.为探究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集苜蓿6个不同处理组(不接种、单接种摩西球囊霉、单接种根内球囊霉、单接种根瘤菌、双接种根内球囊霉和根瘤菌、双接种摩西球囊霉和根瘤菌)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基于真菌ITS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不同接种处理组苜蓿根际、非根际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和群落分布的规律,并采用FUNGuild软件对不同处理组间菌群功能进行预测.结果 表明:6个不同处理组中,在门水平上土壤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构成,且以子囊菌门为主(19.29%~61.18%).在属水平上发现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显著提高了有益菌的丰度,如单接种摩西球囊霉GMR处理组中优势属为支顶孢属(Acremonium)、单接种根瘤菌KR处理组中优势属为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和毛束霉属(Trichurus),双接种根内球囊霉和根瘤菌GIKR处理组中优势属为木霉属(Trichoderma),双接种摩西球囊霉和根瘤菌GMKR处理组中优势属为曲霉菌属(Aspergillus).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提高了真菌群落的操作分类单元数(OTUs)、Shannon-Wiener指数、菌种丰富度Chao1指数.不同接种处理间主要以腐生营养型为主,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均会增加共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降低病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后,有利于土壤氮磷的循环,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在致病菌存在的同时增加了生防菌,以及与固氮、溶磷有关菌的丰度,增加了共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降低了病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故接种根瘤菌丰富了真菌群落组成,优化了原有的微生物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苜蓿植株品质及产量的提高.
推荐文章
AM真菌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镰刀菌萎蔫和根腐病的影响
摩西管柄囊霉
尖孢镰刀菌
苜蓿病害
养分
植物激素
生物防治
不同pH下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酸胁迫
AM真菌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生长
酸性土壤中接种耐酸根瘤菌对豆科植物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酸胁迫
耐酸葛藤根瘤菌
耐酸苜蓿根瘤菌
磷脂脂肪酸
根际微生态
再植枸杞根际真菌群落对长期连作的响应研究
枸杞
连作
根际
真菌群落
ITS2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M真菌和根瘤菌互作对苜蓿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功能预测
来源期刊 草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苜蓿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真菌功能预测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前植物生产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9-168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29/j.issn.1001-0629.2019-06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霞 107 568 12.0 18.0
2 王绍明 99 738 14.0 19.0
3 刘红玲 25 131 6.0 10.0
4 杨盼 3 7 1.0 2.0
5 翟亚萍 3 7 1.0 2.0
6 赵祥 5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7)
共引文献  (120)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3(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4(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5(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16(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7(25)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8(1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9(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苜蓿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真菌群落结构
真菌功能预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科学
月刊
1001-0629
62-1069/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54-51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9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750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