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探讨应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其中22例患者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联合治疗组),另20例患者仅行持续抗凝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抗凝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0~1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例评分为3分的患者出现瘫痪但达到出院条件.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血栓再通率40.00%,治疗组为8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ST患者多存在脑实质损害,临床表现以头痛、瘫痪位置,采取血管内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
推荐文章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治疗
静脉窦血栓形成
血栓溶栓治疗
长期抗凝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7例临床分析
颅内静脉窦
血栓形成
诊断
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血管内溶栓抗凝治疗
脑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窦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效观察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机械取栓+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血管内取栓 溶栓 抗凝
年,卷(期) 2020,(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临床诊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3.32
字数 296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83/SYSJ.2020.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原森 4 23 2.0 4.0
2 李成林 6 29 3.0 5.0
3 林锦才 3 13 2.0 3.0
4 梁上男 2 0 0.0 0.0
5 吴炎宇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内静脉窦血栓
血管内取栓
溶栓
抗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半月刊
1673-5110
41-1381/R
大16开
郑州市经八路2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
36-178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895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11284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