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是典型的早前寒武纪造山带根部岩石出露区,大量下地壳高级变质-深熔岩石中保留了丰富的流变构造样式,是开展部分熔融岩石流变行为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雪海沟和大庙-忽鸡沟构造带内变形岩石开展了宏观、微观构造解析、EBSD组构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考查了不同构造层次、不同熔融程度岩石的流变特征及其与造山过程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雪海沟至大庙-忽鸡沟地区体现了造山带地壳结构层次由深至浅的特点.深部构造层次(雪海沟)高级深熔条件下,宏观上以各种形式的浅色脉体参与岩石流变,深熔熔体夹矿物颗粒流形成网状的断续条带状构造.微观上斜长石受扩散蠕变、颗粒边界滑移和颗粒流动影响,一般没有明显的晶内变形组构,CPO(晶格优选方位)发育不明显.在中深部构造层次(大庙-忽鸡沟)深熔作用相对较弱,宏观上形成平行片麻理的较规则条纹/条带构造.微观上斜长石发生位错蠕变,CPO发育明显.此外,角闪石在不同构造层次下均表现出位错蠕变特征,结晶优选方向受深熔作用影响不大.上述变形样式和机制,体现了造山带根部高级变质-深熔岩石在固-液两相介质中,发生水平层状粘-塑性流动变形特点.随后深熔岩石的塑性流动变形伴随加厚地壳的伸展减薄-隆升过程而逐渐硬化并遭受剥露.
推荐文章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大青山
中生代
造山运动
构造变形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古生代三叶虫的发现
大青山地区
早古生代
地层
三叶虫
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沉积砾岩的物源分析
内蒙古
大青山
晚古生代
砾岩
物质来源
内蒙古大青山印支运动厘定
大青山
印支运动
构造变形
角度不整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蒙古大青山古元古代造山带中-下地壳深熔流变研究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古元古代造山带 构造片麻岩 部分熔融 构造层次 岩石流变 变形机制 组构分析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09-3330
页数 22页 分类号 P542|P588.2|P588.345|P59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20.11.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64)
共引文献  (351)
参考文献  (4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1(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4(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5(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7(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8(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9(5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2(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3(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5(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元古代造山带
构造片麻岩
部分熔融
构造层次
岩石流变
变形机制
组构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