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CT三维重建模拟复位斜坡枢椎角(clivus-axial angle, CAA)并评估钉道治疗可复位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52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患者资料,男28例,女24例;年龄18~64岁,平均46.7岁。术前将颈椎CT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Mimics15.0软件行三维重建,以通过术前颈椎过伸侧位X线片获得的CAA值作为术中复位CAA目标区间的上限,以CAA正常值140°作为下限,评估是否存在置入Magerl螺钉钉道的解剖条件,以钉道存在时的CAA值作为术中复位角度。比较CAA的术前、术后CT测量值及模拟目标值间的差异。按Gertzbein-Robbins分级评价置钉准确性,同时比较术前、术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Nurick评分差异。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经术前模拟评估存在可用钉道。以术中导航辅助下判断钉道为金标准,其中37例行Magerl螺钉固定(Magerl技术组),15例行钉棒系统固定(钉棒技术组)。Magerl技术组的模拟目标CAA值(150.1°±6.6°)与术后测量值(149.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194, P=0.240);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4.0°±8.9°)显著增加( t=-13.499, P<0.001)。钉棒技术组的模拟目标CAA值(150.4°±5.6°)与术后测量值(150.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9, P=0.754);术后测量值较术前(121.9°±8.3°)显著增加( t=-12.431, P<0.001)。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0.9)年(范围0.5~4年)。52例患者共置入106枚螺钉,其中Magerl技术组74枚,钉棒技术组32枚,根据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88枚,B级15枚,临床可接受率为97.1%(103/106)。全部患者无一例发生椎动脉损伤、后组颅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术后NDI(9.7±6.4)和Nurick分级[(1.1±1.4)级]均较术前[27.4±8.7和(2.6±1.3)级]显著降低。 结论:术前模拟判断可用钉道、提供术中复位的目标CAA值,并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纠正CAA行单一后路融合手术治疗可复位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的方法安全可行。
推荐文章
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观察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切开复位
手法复位
骨折固定术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颈椎损伤
颈椎损伤
椎弓根
减压
内固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术前模拟钉道治疗可复位型上颈椎畸形不稳定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模拟数字转换
年,卷(期) 2020,(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1-1539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00514-003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波 143 1292 16.0 31.0
2 田伟 256 2064 20.0 36.0
3 何达 67 343 11.0 16.0
4 刘亚军 53 521 12.0 21.0
5 张宁 22 84 5.0 8.0
6 安岩 11 44 4.0 6.0
7 王扬 4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5)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寰椎
枢椎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模拟数字转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