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为了解太行山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选取太行山区4种典型植被——小麦/玉米(农作物)、黄背草(草本)、荆条(灌木)和核桃(乔木),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监测了4种植被2018年和2019年生长季(4—10月)的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和蒸散发要素,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小麦/玉米、黄背草、荆条和核桃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0.30 cm3·cm-3、0.35 cm3·cm-3、0.32 cm3·cm-3和0.36 cm3·cm-3,而2019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0.28 cm3·cm-3、0.26 cm3·cm-3、0.23 cm3·cm-3和0.31 cm3·cm-3,相比于2017年生长季末(11月)土壤含水量,2018年小麦/玉米、黄背草、荆条和核桃地土壤含水量下降幅度分别为0.05 cm3·cm-3、0.04 cm3·cm-3、0.09 cm3·cm-3和0.05 cm3·cm-3,2019年下降幅度分别为0.07 cm3·cm-3、0.13 cm3·cm-3、0.18 cm3·cm-3和0.10 cm3·cm-3,荆条地土壤水分的下降幅度最大,小麦/玉米地下降幅度最小.在垂直方向上,4种植被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但对土壤水分的获取深度有所差异.土壤水分获取深度小麦/玉米主要为45~100 cm,黄背草和核桃主要为100~150 cm,荆条主要为150~180 cm.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根系分布的差异,小麦/玉米和黄背草为禾本科植物,根系分布在浅层土壤,虽然核桃为乔木,但其为浅根植物,而荆条在主根周围分布有丰富的侧根,且主根延伸到土层深部,能够获取深层土壤水分.这表明荆条是该地区主要耗水物种,在太行山区绿化植被的选取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修复中,应尽量减少荆条的覆盖面积.
推荐文章
太行山区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太行山区
净初级生产力(NPP)
土地利用类型
植被变化
MODIS
驱动力
干旱区不同荒漠植被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时域反射仪(TDR)
土壤水分
时空分布
动态变化
邢台西部太行山区植被调查
邢台
太行山区
植被
太行山区气候时空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太行山区
气温
降水
时空变化
NDVI
GI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行山区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太行山区 蒸渗仪测量 土壤水分 根系分布 植被类型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资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66-177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15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20017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建生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6 267 10.0 15.0
2 阳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8 18 3.0 4.0
3 司梦可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 0 0.0 0.0
4 朱春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4)
共引文献  (241)
参考文献  (4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2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太行山区
蒸渗仪测量
土壤水分
根系分布
植被类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