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遗传效应,探讨P03A早熟矮秆性状遗传规律,为早熟矮秆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以P03A、L025A、L080A、L081和P02A为母本,分别与恢复系L242、L2381、LNK1、L280、L237和L298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进行杂交组配,获得F1杂交种子,并于2016年冬天在海南加代种植,套袋自交获得F2种子.2017—2018年通过配合力分析筛选出在生育期和株高性状上一般配合力负效应大的亲本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和正效应大的中晚熟高秆恢复系L237,并以P03A和L237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进行4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P03A/L237通过相互作用表现出较短的生育期和较矮的株高,与一般配合力较强的L237杂交组配,P03A表现出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能力.与其他4个不育系相比,P03A与6个恢复系组配不同F1组合生育期和株高的超高亲值都是最小,即,另4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配的F1生育期更长,株高更高,进一步验证了P03A具有缩短生育期和降低株高的遗传力.通过主基因与多基因的遗传分析方法对P03A/L2374个世代的生育期与株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育期和株高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生育期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加性互作效应对生育期性状的影响较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生育期主基因遗传率为81.13%,多基因遗传率为10.36%,主基因+多基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91.49%,环境因素决定了生育期表型变异的8.51%;通过株高遗传效应分析,发现在控制株高的2对主效基因中,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均大于第2对主基因,控制株高性状的2对主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株高性状存在较大的加性互作效应.主基因遗传率为84.80%,多基因遗传率为6.89%.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为8.31%.[结论]明确了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的遗传力较高,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在后代中遗传比较稳定的特性.在今后的亲本创造和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充分利用P03A的遗传效应和特点挖掘早熟矮秆基因,创制适宜机械化新材料和新品种,适应未来机械化品种选育和轻简栽培要求.
推荐文章
早熟矮秆高粱亲本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早熟矮秆
高粱
配合力
遗传力
几个籼型新不育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水稻
不育系
产量
经济性状
配合力
短季棉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分析
短季棉
生育期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陆地棉早熟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陆地棉
早熟性状
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熟矮秆高粱不育系P03A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遗传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早熟 矮秆 高粱 遗传分析
年,卷(期) 2020,(14) 所属期刊栏目 专题:高粱育种与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28-2839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87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20.14.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卢峰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58 281 8.0 15.0
2 段有厚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41 289 8.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8)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2(3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3(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4(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6(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8(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熟
矮秆
高粱
遗传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