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河岸是河流与陆地之间重要的生态界面,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受到人为活动的严重威胁.无脊椎动物在河岸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物质和能量联系的重要纽带.尽管已有很多学者对河岸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对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总结.本文结合洪水和干旱、营养物质、微生境多样性、河岸植被、微气候梯度、食物资源以及河流空间梯度等影响因素,初步讨论和归纳了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周期性洪水和干旱引发了无脊椎动物的繁殖和迁移等行为,增加了河岸无脊椎动物群落周转率,为无脊椎动物创造了理想的条件.充足的营养物质使河岸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支撑了较高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较高的微生境多样性为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位空间,孕育了特殊的河岸无脊椎动物种类.复杂的河岸植物群落不但是河岸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也为河岸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多样的生态位空间和重要的避难场所.微气候环境的空间分异提供了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陆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在河岸共存创造了条件.跨越界面的资源补给增加了河岸无脊椎动物的食物可利用率,为河岸无脊椎动物提供了特殊的食物来源.这些因素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纵向梯度和侧向梯度,从更大尺度上为河岸无脊椎动物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因此,探讨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对于河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新西兰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及面临的威胁
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新西兰
黄海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
黄海
无脊椎动物
资源结构
多样性
海洋无脊椎动物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海洋无脊椎动物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甲腺原氨酸脱碘酶
甲状腺激素受体
鼎湖山地表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其与凋落物的关系
鼎湖山
地表
无脊椎动物
多样性
凋落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河岸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河岸 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维持机制 生态交错带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综合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3-1054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87/j.1001-9332.202003.03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袁兴中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93 2138 23.0 44.0
3 王可洪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 8 1.0 2.0
9 张冠雄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 1 1.0 1.0
13 武帅楷 长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1 1 1.0 1.0
14 刘双爽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1 1.0 1.0
18 张梦婕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2)
共引文献  (106)
参考文献  (8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6)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6)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3(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5(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6(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河岸
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
维持机制
生态交错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