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消渴日久,脏腑耗损,气阴两虚,精微化生过剩,津液输布失常,内生糖毒、浊毒、热毒,“毒”淫机体,挟糖毒耗损气血,挟浊毒黏滞缠绵,挟热毒灼营伤阴,致使血行不畅,“瘀”从“毒”化,共损目络,而成消渴目病.“毒瘀损络”为消渴目病的关键病机,解毒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解毒通络使水谷精微得以运化,津液输布恢复正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其濡养,从而改善消渴目病诸症.针对毒之成因和毒之特性,在解毒通络的同时,结合益气、养阴、化痰、清热等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使脾气强健,气血化生源源不息;养阴生津使阴精充足,肝肾之精源源不绝;祛除痰浊、清热解毒,使营阴充足不黏稠、血行流利不成瘀.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本病的治疗始终.
推荐文章
消渴目病中医病机小议
消渴目病
津液学说
气阳学说
玄府闭塞
血瘀证
基于经络理论探讨目络学说在眼科的应用
经络理论
目络
缺血性眼病
基于肾虚-痰瘀互结-毒损脑络病机探讨 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
肾虚
痰瘀互结
毒损脑络
病因病机
毒损肾络所致消渴肾病机理浅说
消渴/并发症
水肿/病因学
消渴/中医病机
水肿/中医病机
络脉/生理学
络脉/病理生理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毒瘀损络”理论在消渴目病中的运用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消渴目病 “毒瘀损络” 糖毒 浊毒 热毒 解毒化瘀
年,卷(期) 2020,(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7-16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5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20.08.36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方怡 5 0 0.0 0.0
2 陈永华 10 0 0.0 0.0
3 徐寒松 9 0 0.0 0.0
4 倪洪岗 7 0 0.0 0.0
5 李丹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
共引文献  (145)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消渴目病
“毒瘀损络”
糖毒
浊毒
热毒
解毒化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