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建立疮疡生肌散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himsdzu 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乙腈-0.1% 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建立12批疮疡生肌散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对其相似度进行评价,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对共有峰进行鉴定,通过比较单味药材和全方制剂,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利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式识别技术对疮疡生肌散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2批样品共标定19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鉴定了其中10个峰的化学成分,分别为1号峰3-羟基葛根素、2号峰绿原酸、3号峰葛根素、4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6号峰大豆苷、11号峰黄芩苷、13号峰盐酸小檗碱、15号峰汉黄芩苷、16号峰黄芩素、17号峰汉黄芩素;归属了19个共有峰药材来源,8、11、14、15、16、17、18、19号峰来自黄芩,5、13号峰来自黄柏,1、3、4、6、7、9、12号峰来自葛根,2、10号峰来自金银花;12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7,表明样品质量较稳定.通过CA和PCA发现不同批次间药物质量存在微小差异,主要分为三大类,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导致批次间药物差异的5种主要成分,分别为4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8号峰、14号峰、17号峰(汉黄芩素)、19号峰.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易行,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和控制疮疡生肌散的质量,并为进一步药效及制剂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