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寻求控制水土流失适宜坡耕地利用方式,开展如下试验: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坡度(0°、5°和10°)集雨垄的径流效率和临界产流降水量;2)采用裂区设计,坡度(5°和10°)为主区,耕作模式(传统平作、开敞垄和打结垄)为副区,研究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损失、养分损失、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0°集雨垄的临界产流降水量分别为1.55、1.33和1.00 mm,径流效率分别为88.2%、91.1%和92.7%;与传统平作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的小区径流量分别减少62.3%~67.9%和76.4%~79.9%,小区径流效率分别减少51.0%~54.5%和67.8%~68.2%;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95.6%~96.4%和98.4%,全氮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2%和98.1%~98.2%,全磷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1%和98.2%,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94.1%~95.6%和97.8%~97.9%;开敞垄和打结垄明显增加浅层(0~6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开敞垄和打结垄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3%~50.4%和16.0%~1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4~11.5 kg·hm-2·mm-1和2.0~5.3 kg·hm-2·mm-1.坡度10°的径流量、径流效率、小区泥沙流失量、全氮流失量、全磷流失量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是坡度5°的1.44、1.40、2.34、2.24、2.39和1.97倍;坡度5°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根系层(0~200 cm)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坡度10°的1.05、1.28和1.41倍.开敞垄增加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明显,打结垄减少径流、泥沙流失和养分损失效果最为明显.
推荐文章
垄沟集雨对紫花苜蓿草地土壤水分、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紫花苜蓿
垄沟集雨
沟垄宽比
土壤水分
容重
孔隙度
蓄墒增加率
产流效率
坡地打结垄沟集雨对水土流失、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坡地
打结垄沟集雨
水土流失
紫花苜蓿
干草产量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水土和养分流失动态特征
紫色土坡地
种植模式
保持水土
养分动态
养分流失
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热效应及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紫花苜蓿
垄沟集雨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对泥沙、养分流失和紫花苜蓿草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打结垄沟集雨 径流 泥沙 养分 种植模式
年,卷(期) 202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17
页数 1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686/cyxb2020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5)
共引文献  (233)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2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2(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7(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9(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2(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3(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4(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5(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6(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7(26)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8(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9(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打结垄沟集雨
径流
泥沙
养分
种植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市61号信箱)
54-8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