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双光铜箔和涂碳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NCM811)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硅氧-碳(SiO-C)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制作成9.5 Ah软包电池,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研究和对比了两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铜箔表面涂覆导电碳层后能够增大活性物质与铜箔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极片电阻率,表面疏松多孔结构为活性物质提供更多的接触位点,增强了与集流体的相互作用,同时,碳涂层中的粘结剂进一步增强活性物质与铜箔间的粘合力,极片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循环性能也因此显著提升.1 C充放电循环300周,双光铜箔电池容量保持率为84.2%,而涂炭铜箔电池容量保持率达到89.5%,提高了5.3%.
推荐文章
锂离子电池用铜箔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铜箔
锂离子电池
负极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黏结剂的研究新进展
锂离子电池
硅基负极
黏结剂
聚合物
制备
电化学
废旧锂离子电池中钴、锂的回收研究进展
废旧锂离子电池
回收
再生
MXenes二维纳米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MXenes
锂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二维纳米材料
应用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涂炭铜箔在硅基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陕西煤炭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涂碳铜箔 软包电池 剥离强度 循环性能 容量保持率
年,卷(期) 2020,(z1)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0,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M912
字数 262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占元 15 33 2.0 5.0
2 邵乐 9 12 2.0 3.0
3 沈晓辉 4 14 2.0 3.0
4 袁丽只 2 0 0.0 0.0
5 曹国林 5 14 2.0 3.0
6 胡朝文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涂碳铜箔
软包电池
剥离强度
循环性能
容量保持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煤炭
双月刊
1671-749X
61-1382/TD
大16开
西安市碑林区太乙路182号陕煤重装大厦5011室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93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