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李志道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针刺治疗素体虚弱、久病痛缓或针刺耐受程度较差的患者时,往往不宜产生过强的刺激效应,而采用"弱针感法"治疗后反获良效."弱针感法"的应用要素主要包括刺法、留针方式、出针方式等方面.本法取穴秉承"穴不离经"的思想,避免刺中穴位周围易引起强烈感受的组织;留针期间不行针,或仅予小幅度、低频率、短时间的行针手法;起针时,采用手法轻巧的阴性出针法.本针刺疗法打破了以往"针感越强则疗效越好"的临床思维定式,并通过驾驭针感的方法 为针刺耐受程度较差等类型的患者提供了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推荐文章
经方临床治验举隅
经方
逍遥散
理中汤
六君子汤
补阳还五汤
吴茱萸汤
胃痛
头痛
风引汤头痛治验举隅
头痛
风引汤
治验
王中琳
应用温法临床治验举隅
温法
中医药疗法
苦参治不寐验案举隅
苦参
不寐
验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李志道"弱针感法"临床应用要点及治验举隅
来源期刊 上海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弱针感法 针感 针刺疗法 临床疗效 名医经验
年,卷(期) 2020,(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证承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05/j.1007-1334.2020.19061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弱针感法
针感
针刺疗法
临床疗效
名医经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中医药杂志
月刊
1007-1334
31-1276/R
大16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114信箱
4-13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658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