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世界第一例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于1958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Karolinska医院植入,从此开创了心脏病领域起博器治疗的新纪元.其后经过60多年的努力,心脏起搏器领域今非昔比,战果辉煌.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至三腔起搏器,从非生理性到半生理性至生理性起搏,从治疗心动过缓到心动过速至心力衰竭的同步化治疗,从远离核磁到磁共振兼容,从单位点起搏到多位点起搏.起搏器体积越来越小,外形越来越圆滑,电池寿命越来越长,功能越来越智能化.起搏电极导线也有明显进步,导线越来越细,抗压性及抗磨损性越来越强,起搏极性越来越多(从单级到双极至四级),起搏向量组合越来越广(数十种向量组合).虽然如此,电极导线还是有一些无法避免的并发症.如:导线磨损及断裂,起搏器囊袋破溃和感染,穿刺血管的血栓及堵塞及疤痕局部疼痛等.更有甚者是电极导线所致的大量三尖瓣反流,致使患者右心功能急剧恶化,乃至死亡.此外,如果患者静脉系统存在解剖缺陷或更换起搏器时血管完全阻塞,则无法经静脉植入起搏器,这些患者,要么采用创伤更大的开胸植入导线方式,要么丧失了起搏器治疗的机会.总之,起搏导线问题给临床医师和患者带来极大困扰,也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终于在21世纪迎来了心脏起搏器领域的新飞跃---无导线起搏器的诞生.起搏器领域的长足进步,给广大患者带来巨大生机,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患者的生命.
推荐文章
老年病人永久式起搏器术后护理现状
永久式起搏器
老年病人
术后
护理
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急性凝血功能的影响
心律失常
不同部位起搏
凝血功能
永久性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
护理
健康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心脏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直立性低血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导线起搏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来源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年,卷(期) 2020,(9) 所属期刊栏目 专家述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5-102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4055.2020.09.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月刊
1674-4055
11-5719/R
大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07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