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打破城市公共空间对陆域空间和水域空间的人为隔离,思考城市河流生态治理困境的出路,探寻城市空间的复合功能及协同作用,构建水陆空间融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科学统筹和合理利用是实现土地功能复合,解决城市河流治理困境的基础;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中应突出河流主导城市生态环境肌理的骨干作用,恢复河网生态廊道功能,构建公共开放空间与河流空间的融合,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实现功能复合;扩大河流三维空间,增加空间多样性,提升滨水空间开放性,通过协同实现功能的均衡;河流空间设计需重点关注城市河网平面形态、河流断面的空间布局、护岸的生态化处理和改造、河流时空演变等关键要素,打破水域和陆域的人为界限,形成水陆空间交融区;应用多自然型河道生态修复、近自然的河道建造、半自然化生态防洪等技术,达到护岸的生态化处理效果,提高岸坡的生态通透性;通过实现河流空间的开放,为河床提供有限动态变化空间和随时间演变的空间,有利于发挥城市河流系统生态廊道的作用,带动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推荐文章
基于公共安全视角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考
公共安全视角
城市空间
规划
"上海2035"生态空间规划探索
生态空间
综合统筹
布局引导
生态保护框架
生态体系建设
基于公共安全视角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考
公共安全视角
城市空间
规划
思考
基于冬季公众健康需求的寒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
寒地气候
公共空间
冬季公众健康需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河流生态治理思考
来源期刊 净水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空间设计 河流治理 复合功能 生态环境
年,卷(期) 2020,(z1) 所属期刊栏目 其他水系统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6-282
页数 7页 分类号 X52
字数 80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890/j.cnki.jsjs.2020.s1.06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松 6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89)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空间设计
河流治理
复合功能
生态环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净水技术
月刊
1009-0177
31-1513/TQ
16开
上海市许昌路230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63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2438
论文1v1指导